在食物鏈之中,我們都知道一個大體的規律,那就是“一物降一物”的模式,這是說明了生物之間的一個關係,當然部分生物是有“跨物種”捕食的情況,這種相對來說比較少。而最近,一組關於“生物捕食”的照片引發了大家的熱議,是關於蛇鷹(蛇雕)吞噬眼鏡蛇的實拍照片,因為拍攝者的實拍照片非常具有吸引力,並拍攝到了整個過程,展現出了蛇鷹的一個“兇猛”過程,所以大家都逐步討論起來,居然生物之間還具有這樣的魅力。接下來我們就來看看情況。
實拍蛇鷹吞噬眼鏡蛇根據科學報告指出,這次拍攝到的是一隻蛇鷹吞噬4英呎(約1.2米,也就是120釐米)的有毒眼鏡蛇,拍攝的地區是位於印度的特納裡湖上。在初期的時候,蛇鷹是經過了數小時的搜尋,一直在300米高空進行盤旋,最後突然發現了該有毒眼鏡蛇,並且鎖定為目標,瞬間靠近將其抓起。將眼鏡蛇的頭部控制,然後進行吞噬。從實拍的照片也可以看到,眼鏡蛇在被吞噬的時候,整個身體還在進行擺動。這也說明了蛇鷹的吞噬過程非常的快,根本沒有毒眼鏡蛇反應的機會,但是根據科學報告指出,有時候,蛇鷹在食用的時候就會與大蛇糾纏在一起,它們是不能抵抗有毒的眼鏡蛇的,但是,它們具有足夠熟練地吞噬技巧,所以不會被大蛇反轉過來咬住,這大概就是一個基本的情況。
蛇鷹到底是什麼生物?蛇鷹其實並非它的學名,它的中文學名叫“蛇雕”拉丁學名叫“Spilornis cheela”,除了這兩個名字之外,它還有一些別名,例如:大冠鷲、蛇鵰、白腹蛇雕、冠蛇雕、鳳頭捕蛇雕等。該生物一般都是生活在山地森林及其林緣開闊地帶,屬於單獨或者成對生物。不過該生物有個特點就是受到氣候的影響,那就是在氣候狀態比較差的情況,它們也是不活動的,所以確實與一般的生物有點不一樣。
該生物的全長61-73釐米,也就是最長可能超過70釐米,屬於大中型鷹類,猛禽,除了經常吃蛇等物種之外,爬行動物之中的蜥蜴,蛙等,也是它吞食對象,而在飢餓的時候,就算是鼠和鳥類、蟹及其他甲殼動物。相當是是一個肉食的類的“雜食”種類。當然說道這些屬性,其實大家可能也會聯想到普通的老鷹,基本上是具有相同點的,所以不會太奇怪。
蛇鷹的分佈以及繁殖情況蛇鷹分佈很廣泛,除了較為寒冷的地區之外,全球基本上都有分佈,亞洲地區分佈最為廣泛,該生物在《世界自然保護聯盟》之中屬於無危物種,所以相對來說還是比較多的。繁殖能力相對一般,與正常的生物種類一樣,一般是在每年的4月到6月進行繁殖,每次繁殖也是1只,孵化期35天。當雛鳥晚成性,孵出後由親鳥撫養到60天左右才能飛翔,所以說,整個過程相當於是要經歷3個月左右的時間。
可能這個時候會有科學愛好者,蛇鷹沒有天敵嗎?如果按照捕食食物鏈來說,蛇鷹屬於頂端的生物,所以是沒有天敵,這可能也是它處於無危狀態的主要因素之一。當然,可能不少的科學愛好者會說人難道不是嗎?這個就不能以“天敵”來說明了,自然界之中,人可以說是食物鏈的“尖端”“再尖端”的部分了,除了我們自己相互影響之外,就沒有其他能夠影響的了。所以我們與所有的物種來說,都沒有“天敵”這個定義。
這相當於就是自然界的一個“生物之間的規律”吧。這條鏈應該是排除“人類在外”,才更加符合稍微低等生物之間的一個捕食者與被捕食者的關係。確實從如今的生物狀態來看,很多生物的滅絕也是因為人類產生的,主要是捕獲,棲息地的破壞等因素最多。所以說,嚴重點就是人類可能就是地球的最大“天敵”,如果人類改變了對生物之間的習性,生態鏈可能會出現更加穩定一點的情況,保護地球、保護生態環境吧,也許我們的地球生物之間還具有更多的“特寫”。讓我們一起來體驗自然界給我們帶來的一份“美圖”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