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不思議

生物多樣性不僅是環境議題,更能降低傳染病爆發風險


人類砍伐森林森林致使生物多樣性降低時,也會提升例如新冠肺炎(COVID-19)等疾病爆發的風險。這個理論過去許多生態學者就已提出,而現在一篇新研究為這個理論提出解釋。研究指出,當一個原先物種滅絕,原先以該物種為宿主的病原體很有可能會因此需要轉換宿主向外發展,進而感染人類。

這項研究發表於科學期刊《自然》(Nature),作者之一的英國倫敦大學學院(University College London)的模擬生態學家 Kate Jones 表示,生態學家在這數十年來不斷對公眾發出警訊,但並沒有獲得重視。Jones 長期致力於研究生物多樣性與土地利用對於新興傳染性疾病的影響,但過去由於得不到重視因此研究進行相對低調。但如今因為 COVID-19 全球肆虐,了解各地生態群落的消長,並以此指出疾病興起的高風險地區的研究也隨之受重視。

今年 7 月時,由聯合國主導的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服務政府間科學─政策平台(Intergovernmental Science-Policy Platform on Biodiversity and Ecosystem Services,IPBES)透過網路舉行工作坊活動,希望聚集該領域專家探討生物多樣性與新興傳染病的關聯,並且為預計於 9 月紐約舉行的聯合國高峰會做準備,在各國政府討論生物多樣性的保護議題之前,提供專業評估。

此外,在今年不久之前的 7 月 24 日,知名科學期刊《科學》(Science)上也有集結了病毒學家、經濟學家及生態學家的跨領域評論發表,認為各國政府應該透過控管森林砍伐和管制野生動物交易等措施,降低未來大型傳染性疾病的爆發。除了因為這些野生動物交易會直接傷害野生動物的生存,感染稀有野生物種的病原體對人類來說往往更危險。

AD:韓國幸福持久口溶片 isentrips.com

在過去,防治疾病的研究通常著重於疫苗的研發、早期診斷或者圍堵措施,但在先前主持 IPBES 工作坊的生態健康聯盟(EcoHealth Alliance)NGO 組織的動物學家 Peter Daszak 認為,這種做法治標不治本,這次 COVID-19 的疫情也顯示我們絕對有必要研究生物多樣性對病原體傳播的影響。他表示,「Jones 團隊日前所發表的最新論文正是以行動支持這個概念,我們需要改變,維持生物多樣性的同時也保護我們自身健康。」

已經有先前研究指出,包含 SARS 以及禽流感在內的由動物傳播至人類的傳染病類型爆發案例在過去數十年中有變多的趨勢,可能就和人類與野生動物或者牲畜接觸越來越頻繁有關。當人類逐漸擴張居住範圍往未開發地區遷移發展,就會改變自然地貌與環境,也會增加和野生動物接觸的機會。今年 4 月由史丹佛大學研究團隊發表的論文也有提到,他們發現人類在烏干達砍伐森林造成棲息地破碎化,讓野生靈長類動物和人類接觸變多。因為靈長類猿猴開始冒險到人類生活區域找尋農作物,而人類也會進入森林蒐集木材資源。

AD:韓國幸福持久口溶片 isentrips.com

而目前最關鍵的是,人類開發範圍擴張所勢必伴隨著生物多樣性的下降,是否會讓原本以野生動物為宿主的病原體更容易轉而感染人類。在 Jones 研究團隊的成果中,答案是肯定的。因為生物多樣性的下降也就意味著原本生態系中多樣的物種被少數的物種取代,而留存下來的少數物種就會成為各類型病原體的宿主,進而更容易傳播至人類。

在 Jones 研究團隊的最近的這項研究中,研究團隊分析六大洲約 6,800 個生態群落(community),顯示人類開發所導致的生物多樣性下降和疾病的爆發有關。他們蒐集了包含從原始叢林到市區農田超過 320 萬筆來自全球幾百項生態學研究的資料。透過分析後發現,雖然生物多樣性整體在下降,但是包含蝙蝠、齧齒類以及多種靈長類動物在內,已知能夠將病原體傳播給人類的 143 種哺乳類的數量,在自然環境及都市範圍竟然都增加了。

Jones 研究團隊接著研究疾病傳染到人類族群的可能性。在更早之前研究團隊已經對非洲伊波拉病毒的爆發做過了類似的分析研究,並且根據開發趨勢、可能潛在傳染能力的物種分布以及社會經濟情形繪製了風險地圖,以此推測病毒向人類社會傳播的路徑。他們所繪製的風險地圖精準預測了這幾年發生在剛果民主共和國的傳染病爆發,也顯示了生態學、氣候以及生物多樣性等因子可以影響並且用於評估未來傳染病發生的風險。

當科學家在討論生物多樣性與疾病傳染的關係時,有時候會對生物多樣區較高以及物種交流頻繁的地區發出警訊,因為這些地區比較有可能成為傳染病爆發的地點。但身為致力於永續發展 NGO 組織 Earth Innovation Institute 的創辦人熱帶生態學家 Dan Nepstad 表示了他對於學者們無意間傳達的這項訊息感到擔心,因為人們可能會因為聽說了這項訊息而反而傾向於將可能是下一次流行疾病爆發地點的森林砍伐掉。因此,保護生物多樣性的唯一方式是我們必須要從根本的經濟以及文化層面著手,從根本解決砍伐森林的動機,並且改善偏遠地區的經濟條件,讓他們不必再倚賴狩獵和販賣野生動物維生。

WHO 緊急應變組流行病學家 Ibrahima Socé Fall 也認為偏遠地區生態以及社會經濟脈動情勢對未來傳染病爆發有著關鍵影響,因此永續發展也變得格外關鍵。如果我們持破壞森林的速率無法減緩,資源開採持續不受管理,毫無規劃的一味發展,那麼未來疾病爆發得更頻繁就是可預期的。

IPBES 在最近將提出的報告很有可能會呼籲科學家以及政府單位需要更全面的正視人類地盤擴張的問題,才能夠根本的解決公衛問題和環保永續的問題。因為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警示,許多科學家和環保人士不斷強調管制野生動物貿易的重要性。野生動物貿易產業在此次最初爆發疫情的中國就有約一年 200 億的貿易額,但這項研究作者之一 Daszak 也提醒這僅僅是人類在狩獵、畜牧以及土地利用等對生態造成的影響中的一部分而已。他認為生態學家應該要和傳染病學家、公衛學家以及醫療公衛體系專家合作,追蹤環境的變化以了解病原體的擴散風險,進而降低人類活動的風險。

除此之外,Daszak 也主張政府單位應該加強對森林砍伐以及野生動物貿易的管制,並同時追蹤、保護及管控傳染病由野生動物或牲畜轉移至感染人類。研究指出這些政策執行估計會花費一年 220 億至 330 億美元,但其中估計主要花費 194 億為停止中國野生動物肉品交易所需,這部分並非所有專家們都認為必要;而抑制森林砍伐的花費則是估計高達 96 億美元。但儘管這些政策執行預計所費不貲,這些金額還是遠低於目前估計因 COVID-19 而損失的 560 兆美元。

WHO 流行病學家 Fall 也表示,目前的關鍵在於集結各國致力於公衛水準、動物衛生、環境永續經營的力量。過去在剛果民主共和國從 2018 年到今年幾個月前才宣布結束的伊波拉疫情也是如此,追根究柢傳染病的爆發也和森林砍伐、資源開發、政治情勢不穩定以及各方衝突有關。因此未來我們需要在風險較高的地區,對不管是野生動物或是家畜動物與人類的接觸進行妥善管理。一旦結合了公共衛生、動物衛生以及環境相關專家,我們就能夠對於疾病的發生更有準備。

Related Articles

Back to top button